2022年7月10日 星期日

身體長壽且心靈有趣,從一天的自我安排開始

自我安排


聲音

身體健康,但活得一日復一日不知作啥?那也是一種痛。心靈要得到滿足,內外都ok, 這種長壽才是王道;一天的安排是長命的開始

我從早到晚的時間檢視反省,運動,寫作,教學,冥想,散步作為一天的結束,最近迷上podcast

有經營一個blogger, 但一直沒有誘因寫下去,想再學學youtuber來玩玩,讓一天過得更棒,也讓自已的自媒體得以流量進來。反正這就是一種自我的安排與設計,你就是自已的導演

2022年7月8日 星期五

adsense的問題解決備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blogger.skill/permalink/505688233372423/

這是一個有關adsense的問題解決,可以放在google blogger的目錄下參考


用整理術打造勝率高的人生

 

用整理術打造勝率高的人生

整理術的人生


心態:用如果你只剩1年的時間,你會留那些東西?

三個階段:淨空,分享,填滿

1 空間的整理

書:較不常用的書先數位化,分享到二手店去賣,

衣服:分成夏秋冬三季,每季留下最常穿的4套

收納:儘量往四面牆去擺放,讓一進門映入眼簾的有空間感

打掃:規定自已每天有15分鐘的掃地時間,拖地,且固定好時間

2 人脈的整理

2.1 舊的人脈:用google的行事曆,通訊錄都可以跟手機相連,而且為這些人設定群組名稱,並在附註欄位填入此人的資料,方便以後的找尋。

2.2 認識新人脈:用twitter, fb, 這兩個工具可以為你帶來新的人脈,並常去參加網路研討會,在fb留下讚,留言

3 時間的整理

3.1 想想人的一生只剩1年,你要留下什麼在世上,這時會有動力去作你該作的

3.2 記錄一周你時間運用

3.3 希望的產出


2022年7月3日 星期日

提升行動力,面對問題的3個方法開頭

提升行動力,面對問題的3個方法開頭


podcast聲音 

1首先要學會看問題,能清楚點出問題所在,一次一個問題,再來問自已如何解決,列出步驟,push自已只作一個步驟,不斷與自已對話「不去作的話,缺點是什麼?」

2「問題聚焦」,比如說,當你為自已找藉口時,就用這招,不斷將自已的內心拉回到問題上

3「行動聚焦」:自已有另一個自已在旁邊看自已。

4然後就是重點的部分:尋求外在的資源幫忙

5google一下,多看一下別人的經驗,方法要對

6找一段5分鐘跟自已的另一個分身對話,一天還有那些事沒作,為何不作?不斷追問另一個自已,你最後會push去面對這一個問題,進而去行動

2022年7月1日 星期五

自我檢討:一個「目標」的持續並優化

自我檢討:一個「目標」的持續並優化


點我可聽我的聲音podcast的廣播 

人都是好奇,我之前一直寫文字型的步落格logger, 發現好像沒幾人看,因為當初的發心是,在死之前為自已留下一些痕跡,但只要沒更新,就馬上沒人來閱讀,不曉得google的運算法則的關係,讓我感覺(第六感)「國父孫中山的革命」跟我的現況差不多,若孫中山停止行動革命,那就功敗垂成,可惜了,對照現在的我,也是如此,要成功達標「留下有價值東西(野人獻曝),有人看」,那唯一的方法就是持續產出,並用聲音傳出去,如此才可能有人看,因此給自已定一下小目標,一週更新二次,並上傳到spotfy, soundon兩個頻道上,反正就快退休,就利用這些網路工具,就自已腦中的觀念分享出去,

我的目標是「「留下有價值東西(野人獻曝),有人看」,細分如何成功與不成功的原因

  1. 留下有價值東西(野人獻曝)」:這要有動機讓自已可以持續下去,但之前有一陣子,忙於教學無法持續,實在…,所以給自已一週至少1-2次的更新即可,不要求太高的標準,反正你只是將腦中的觀念整理出來。
  2. 為何會沒人看:因為沒有聲音與影片的產出,會少掉一些人看,但也無妨,我這頻道說穿了,就是自high, 沒有太多的商業目的,就是分享我會的,與一些我的想法,與一些我自已的學習過程,像最近在學如何剪片,暑假要去考精油證照,「我學故我在」人生沒了學習與思考,感覺枉此一生,當然也不全然全天神經繃緊。緊崧之間就看各人的feeling了
大家比較感興趣的是要如何成功一生?我的建議

  1. input:對任一件事,先持續至少3天的學習,並勤作筆記(數位化)
  2. output:開課教別人,透過教別人,分享,自已可以更深入,這就是優化
說穿就是持續學習,在學習的道路不斷地優化學習的路徑,任何一門功課都是如此,例如股票 我也是從技術,產業,最後找出存股,並發展出不看盤且有持續的股息收入,讓自已的興趣是多元的,畢竟人生只有短短幾十年,不去品味一些有趣的事,實在可惜。用品味人生的角度切人生,

2022年6月19日 星期日

我的第一支podcast上架了,在soundon,spotfy平台,「最快擺脫公事家事二頭燒的5個方法」

最快擺脫公事家事二頭燒的5個方法

即將退休,想找件事來玩玩,邊學邊分享,還在學習中,也是分享學習的過程,發佈我的第一支podcast, 底下語音連接與全文,日後會以youtube的形式推出再更新!

當公司將一個案件交付你時; 
若這時家中的雜事又不斷發生
例如家裏小孩不乖在學校與人打架
你又正與老婆發生口角
家事公事搞得你心力俱疲
壓力很大?
一次的聚餐中
多年的朋友
抱怨總是在家事、公事之間打轉
忙得人仰馬翻
弄得壓力愈來愈大
晚上連睡覺都在擔心
導致無法好好入眠!身體狀況愈來愈差
而且現在的疫情流行
轉業也難
再加上通貨膨漲
民生用品樣樣都漲價
若是不能達到公司的基本考核要求
飯碗不保,後果很慘
一旦工作無法配合公司要求
長期下來就會被列入公司考核的汰換人選
雖然知道要努力工作
但總是忘東忘西怕半拍
無法跟上同儕的進度
甚至重要會議也都遲到了
導致要常加班又沒照顧到家人
長期兩頭燒
身體容易出問題
我問過身旁的上市公司經理級的朋友
為何可以在這麼忙祿的工作壓力下
還可以從事其他的休閒娛樂
原來這是有方法的
所以今天這部影片就是告訴大家
如何為自已搭建一套自已專屬的時間流程控制準則
因為這部影片實在是可以幫你提升時間流程的掌控
並內化成一種習慣
希望您還可以在播放列表再找回這部影片
所以大家一定要點讚
而且我還是要強調一下
這個頻道是專門為想自我提升的你而出
如果你不想錯過這些資訊
可以考慮訂閱我的頻道然後打開小鈴鐺,並分享出去
 首先要搞清楚自已在公司的角色定位是什麼?是研發、業務或者是行政的角色
什麼意思呢?你耐心的聽啊!這是時間掌控的最重要心法
比如你的角色是研發
但你卻將時間放在不屬於你的工作範籌
那怕這些雜事作得再好
你的工作指標KPI肯定是不及格的
第二就是你要把你的價值曝光聚焦
也可以說是「時間聚焦」與「專業能力的提升與累積」
比如說:有一項目可以為公司創造多一些業績時
那你就把時間聚焦在這一項目上
不要多,就1項
例如公司正研發一款人工智能控制軟體
而這也是你部門的分內工作
這時就是你價值曝光的時機了
但若專業力不夠的話
就會花了大把時間卻仍然無法有效看出成效
這時你就要學會問問題
與找到對的人請教
透過一問一答的過程中
慢慢地向問題中心點靠近
累積解決問題的專業能力
那時間的壓力炸彈也會慢慢拆除
又例如你是銷售人員

為何總是無法有效將公司的產品推出去?這時你就要看看厲害的同儕
他們的銷售的技巧
同時也去看書與上課來提升自已的專業銷售能力
只要業績一作上來
那你的時間壓力也跟著解除
第三善用備忘工具:
前面說:家事公事忙得團團轉的人
就是不懂得善用備忘工具
例如你有個會議在下週二
那你得馬上將這一件事記在行事曆上
也就是你想得到的大大小小事
統統記入行事曆
我個人推薦GOOGLE的行事曆
一來免費
二來可隨時同步筆電與手機
所有的瑣事記在行事曆內
釋放大腦空間
不去記這些瑣事
讓大腦專門應付在KPI的大事思考推論上
第四開一個WORD檔寫出3個月你想得到的要作的事情
把每件事的截止時間標記上去
重要KPI事項特別用紅字標示
並將此一word檔印出紙張版本來
放在書桌上顯目的地方
讓你每天都看得到
發揮提醒作用
那麼現在就是含金量最高的地方
每天隨身放一本小筆記本在自已的小口袋
前天晚上從行事曆上用手寫出來
隔天要作的大大小小事
記得要用手寫出來
這是一種提醒的儀式
並放在上衣的小口袋
時不時拿出來看一下
提醒自已今天的工作項目
讓自已清楚一天的行程
再用手機的計時與鬧鐘的功能提醒自已開會時間
如此就不會手忙腳亂
並將完成項目
用筆打勾,這會讓人有一種莫名的成就感
不信你試試,會上癮的
我看問題,喜歡換位思考問題
比如說這個人在開會時
當他遲到時一定推說「事情太忙忘了」的理由
但誰會理你,大家只會認定你是一位不靠譜的傢伙
誰會去聽你的這些有的沒的理由
當老闆有大案件要談
一定也不敢交付給你
那你也別想升官加薪
你在老闆眼中是可有可無的人
當公司有資遺人力考量時
你會是第一個被點名的人
又有人會說我就是很不喜歡有壓力
請問壓力是如何造成?現在讓5歲小孩背9*9乘法表
他會不會有壓力?那肯定是壓力爆表到哭
那為何你現在是游刃有餘?因為你有在學習嘛!有在專業上進步
對處理問題上就會時間快速且壓力減輕
所以要不斷在各方面學習
提升個人素質才是職場生存的主要因素
世界首富特斯拉公司創辦人馬斯克
媒體說他一個人開了7家公司又養了4個小孩
而且還能去接送小孩,他是如何辦到?
你肯定說:他底下有人為他幹
但那也要有他個人的KPI藍圖與每一天的時程規畫
否則肯定是一團亂!
大家還有一個時間管控特別要留意的小地方
那就是一天8小時的上班
要利用休息到茶水間的空檔跟同事點頭打招呼
話家常,但時間別太長
千萬別變成公司的邊緣人
有句話說「遠親不如近鄰」當職場有幾位近鄰時
不但可以互通訊息
同時也可以彼此照應
可以預防一些你沒想到事件發生
來提早規畫因應
另外,時間管控其實是在玩執行力及一天行程的安排
要更輕鬆在職場混得風生水起
你就必須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已的素質提升起來!
好了,有什麼問題都可以留言給我!
希望今天的內容可以幫到你們,讓自已的人生過得更好
如果你不想錯過任何關於提升自已素質的免費信息
我還是呼籲你訂閱我的頻道
打開小鈴鐺,無私地將影片分享出去
我真心祝福有為這部影片點讚的朋友們
可以達到「自我素質」的時間管控提升
好了,期待下一次的相會,Bye!

2021年11月9日 星期二

SCI發表論文的費用知多少?

 一個介紹SCI期刊費用的網站


「SCI英文期刊究竟有沒有發表費用? 如果有,具體都有哪些發表費用? 這些問題是廣大科研人員所關心的。 本文就這些問題給予解惑。

絕大多數傳統訂閱模式的SCI期刊不向作者收取任何發表費用

這是正確的主流國外經營模式,有利於學術發展,而且對於論文作者還算公平(如果不考慮出版社要求作者出讓版權的要求)。 使用OA模式的期刊,由於論文被讀者免費獲取而損失了圖書館訂閱收入和資料庫銷售收入,如果還沒有其他經費資助來源,那就被迫只能向作者收取高額的論文處理費作為補償。 但是,這樣做容易激化作者與期刊之間的矛盾,特別是對於沒有科研經費資助的經濟弱勢作者而言。

不幸的是,現有的大部份的期刊都走向Open Acess平台,也就是向作者收費,而論文好壞其實是很難區分的,你說有人引用是好,沒人引用是不好,請用AI的論文以前是很冷門的,所以科研者,只要作自已感興趣的題目即可,有無用途?那又是另一個運用層次,何時會被發掘,那就是時也運也,所有沒有經費支持的學者要生存下去,只能往一些免收費,或自已開源來支持研究經費。

查閱期刊論文的收費與否